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但是在最近这两年因为共享单车的火爆,才让人认识到这一概念。
自共享单车火了起来之后,共享的概念开始广泛运用在不同的领域里面。除了我们经常在街上看到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还有在商场随处可见的共享按摩椅、共享miniKTV、共享充电宝、无人超市等等。智能化的新零售已经是世界趋势,在人均拥有无人值守设备方面,中国和日本、欧美等国还有不小差距。这些无人值守设施,和传统零售店并不是竞争关系,比如无人唱吧、无人健身房、无人洗衣房,实际上开拓了新的消费需求和商业模式,可以让人感到酷炫、好玩,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还能创造出智能制造、设备维护、软件开发等新的就业岗位。
共享经济热度丝毫随着时间的推移,丝毫未减。最近有人提出了共享游戏机这一概念,将人们日常的娱乐设备进行共享,娱乐设备的共享是否可行?我们不如先来看看什么是共享经济。
分析共享经济,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共享经济的本质——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但是,共享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盘活社会闲置的资源为主的,特别是在住房等方面,典型的如国外的Airbnb。不过,在国内,目前主流的做法并不是以盘活闲置的资源为主的,而是通过供给方式的调整,创造新的供给方式来满足现有的需求痛点。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共享单车的大行其道,虽然解决了普遍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但是,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引发的混乱确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这是由于不是盘活闲置资源,而是短时间增加了新的资源投入引发的。因此,共享经济在资源问题上的冲突是决定其后续有多大成长性的关键。
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
共享经济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然而共享经济在近几年才实现大规模发展,这反映出驱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并渐趋成熟。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考察共享经济的实现前提可知,当下共享经济的巨大发展,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
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
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结合私家车的闲置与公共交通的拥堵情况可以发现,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共享经济模式的运行逻辑在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进共享经济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性,进而提升交易双方的信任程度,实现共享经济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这一过程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提高零散消费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社会经济的有效供给;改变了传统的劳资关系,实现了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为参与共享经济服务的人在本职工作之外创造了额外收入,将形成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组织形态;其客观效果是缓解社会治理难题,减少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
判断共享经济模式前景的两个基本依据
从新经济的产生到发展壮大,其中既有技术的驱动力量,也有商业模式的驱动力量,但不论何种驱动力量,从资源角度看,最终都离不开资本的驱动力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资本驱动的历史,俗称“烧钱”。烧剩下的,成就了伟大,烧没了的,成就了先驱。因此,当我们争论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模式的时候,一方面,既有传统的经济规律的制约因素部分,另一方面,更要看到资本驱动下的非传统的力量。这是我们对共享经济模式做出未来判断的两个基本依据。
顺着这两个依据,共享模式的成功如同过去互联网创新大潮下烧钱的结局一样,只能是个别能够坚持并成功的把各种数据植入到共享模式机体并能够有效加以利用的企业才有新的价值。而按照传统的经济规律,单纯的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参与共享经济的都是没有好的前景的。共享模式,更多的是资本的推动,资本的需要,是资本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之后,面临的将是恐慌。
用传统的经济观点来看 共享经济没有生存空间
为什么要共享,首先有一个动机问题。简而言之有两个,或为名,或为利。就如同我们在教训小孩的时候告诉他们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要和小朋友分享,这种分享,对于小朋友而言,从名的角度看,让小朋友从小就明白乐于分享的品质是值得大家称赞的,是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满足感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利的角度看,共享的结果是别的小朋友也乐于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她。这种简单原始的动机,扩展到商业领域,除了少数极具情怀的人投入资源与人共享之外,都是为利的。为利,那所用于分享的物品、服务或者信息就需要具有必要的价值,从价值的角度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目前所出现的共享物品,都是属于典型的高频但低价的。因此,共享的价值高低决定了其前景。当下,对共享单车不看好的关键便在于此。
传统的经济观点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没有利润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能长久的。企业可以暂时没有利润,但不能一直没有利润。否则,这样的企业经营是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常识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是拥有特殊的情怀,不可能让自己所经营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仍然闲庭信步。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共享经济,一方面很难获得足够高的定价,另一方面加上普遍诟病的社会素质所带来的额外的社会成本的转嫁。从常规上分析来看,很难看到企业能够产生利润。因此,单从这个观点来推断,共享经济很难有生存的空间。以共享单车为例,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种从属的服务功能就决定了其基本价值有限。同样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更多的共享场景,解决的都是一些从属的服务功能,也没有办法取得维持运营所需要的基本的价值。
从资本角度看,资本击鼓传花游戏鼓声不停,则模式就能维系
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存在的,还能一直存在下去,那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以共享单车为例,尽管目前看价值不高,而且还存在社会成本转嫁引发的高运营成本以及引发新的交通秩序冲突甚至对儿童造成的安全等诸多问题,但是参与到共享单车大战的却不断增多,资本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这个现象,包括在滴滴快滴的商业模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用资本的观点来衡量这些新的经济现象,其实不太注重这些商业模式本身是否能够直接盈利,而是看重其业务运营数据、市场份额,更看重在目前看来还是一个比较虚幻的概念、故事,特备是当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开始植入了想象空间巨大的所谓的数据这个对于企业而言是属于黄金血液的东西之后。没有谁会太关注共享经济自身的盈利,或者说,只追求眼前蝇头小利不看未来格局的才会关注企业盈利。因为,资本的严重追求的是10倍、100倍甚至是1000倍的估值。而这样的估值,只要在中间过程中参与的,要么就咬牙隐忍坚持,要么就承认失败。但太多的100倍、1000倍的成功上岸的故事引领着大家。
娱乐设备的共享会是以后发展潮流吗?
以现在的情况分析来看,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潮流。与其它领域的共享不一样,共享娱乐设备一般都分布在购物中心,投放在人流较多的通道、电影院旁、个餐饮商铺旁均可,相对而言较容易操作。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要随之增高。游戏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游戏市场更是发展迅猛。游戏娱乐设备不仅满足了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娱乐,还可以缓解人们日常工作的焦虑压力。而娱乐设备的共享,不仅更加合理地运用到大家的碎片化时间,还可以实现无人看管,可以降低场地管理者人工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Copyright © 广州金潮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28149号 网站地图